综合新闻

 

我院胡东宇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世界最早的带不对称飞羽的恐龙“彩虹龙”

发布人:古生物  发布时间:2018-01-20   浏览次数:703


115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我院胡东宇教授及其课题组发表的《一个具有骨质嵴和彩虹色羽毛的侏罗纪恐龙显示早期近副鸟类恐龙演化的复杂性》论文, 报道了产自河北青龙距今约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该标本代表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命名为巨嵴彩虹龙(Caihong juji)
  彩虹龙标本保存在两块对开的石板上,近乎完整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和近鸟龙一样,彩虹龙的前、后肢上也都附有长长的飞羽。不同的是,彩虹龙的前肢骨骼比已知近鸟龙类的相对短,但其附着的飞羽却明显地长,增加了翼面的面积。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具有较大的芭蕉叶状尾扇,比德国始祖鸟的尾巴还大;该尾扇由许多大型飞羽沿尾骨两侧对称排列形成,但羽片两侧不对称:尾扇外侧的羽片窄,内侧的羽片宽;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具有不对称羽片的飞羽。不对称飞羽对于鸟类飞行至关重要,它的出现和飞行起源密切相关,此前最早的化石记录是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彩虹龙的发现首次证实了不对称飞羽毛在大约1.6亿年前已经出现,较之始祖鸟提早了至少一千万年。此外,非常奇特的是,彩虹龙前肢的飞羽却是几乎对称的,这和现代鸟类的完全不同,后者的前肢和尾巴上一般有着相同形态的飞羽。这一发现显示,不对称的飞羽可能是先从尾巴上演化出现,此后才出现在前肢上,说明尾巴对于飞行起源至关重要。
  鸟类羽毛的颜色主要由羽毛内沉积的色素和羽毛表面及内部结构对接收到的光给于不同的作用而产生,羽毛内沉积的色素主要附着在一些小的细胞器—色素体上。胡东宇教授等对彩虹龙羽毛中色素体进行了研究,发现更多的是棒状和球形色素体,决定了全身黑灰色的主色调;此外,在头颈部、胸部以及尾基部等处的羽毛中还发现以往在化石羽毛中从未被报道过的一种扁饼状的色素体,推断其上述相应部位很可能显现绚丽的色彩。这些多样化色素体的发现意味着,在羽毛发生和演化的早期,决定羽毛颜色的色素体有一个快速的多样性分化,并且达到或接近现在水平。
  巨嵴彩虹龙与此前该研究团队报道的“赫氏近鸟龙”同属近鸟龙类,代表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长羽毛的恐龙及最早的长羽毛物种。此次彩虹龙的发现,意味着1.6亿年前多种似鸟恐龙同时出现,鸟类特征快速演化,这一时期很可能代表恐龙向鸟类转化的一个关键时期。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布严谨而颇具综合性并代表某一领域重大进展的研究论文为目的,近年被列为全球十佳多学科学术期刊的第3位,仅次于《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
  参加此项研究的还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徐星、中国地质大学李全国、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J.A. ClarkeC. M. Eliason,以及比利时根特大学M.D.ShawkeyL.D’Alba等。
                                                    

 

巨嵴彩虹龙(模式标本) 

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Copyright © 2020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