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大平房鸟再研究成果在国际《解剖学记录》杂志发表

发布人:古生物  发布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11


近日,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上发表了关于棘鼻大平房鸟(Dapingfangornis sentisorhinus)模式标本的再研究成果,题为:“Redescription and Phylogenetic Affinitie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Enantiornithine Dapingfangornis sentisorhinus

大平房鸟是距今约1.2亿年前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一种反鸟类,该类群出现于白垩纪早期,白垩纪末期与恐龙一起灭绝,是鸟类起源以后第一次实现全球性辐射的主体,也是热河生物群鸟类的主要组成类群大平房鸟的模式标本目前收藏于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该标本是200410月,我校古生物研究所的前身——辽西中生代古生物化石采掘队组建后在朝阳大平房首次开展野外化石挖掘工作时发现的第一件鸟类化石,也是研究所成立后技术人员修复,研究人员研究发表的第一件鸟类化石最初的研究在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连海先生的指导下由我院李莉副教授等人完成。因此,大平房鸟标志着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的开端,也承载着古生物研究所创业时期的艰辛历程和情感。在化石挖掘过程中,沈阳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原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张立君先生的指导下,研究团队还获取了关于化石产出层位的准确信息,使该标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更重要的是,大平房鸟作为较早被研究命名的热河生物群反鸟类之一,其模式标本是当时发现的最完整保存关联骨骼和精美的羽毛印痕的反鸟类化石之一。这一发现使学术界对反鸟类——这一早期鸟类主要演化支的典型体态,长有两根长尾翎,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然而,由于当时研究条件有限,对这一重要标本的解剖学认识并不完整、准确和全面,这也导致在之后的研究中该标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此次,研究团队利用新的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大平房鸟进行了全面的骨骼形态结构重建,澄清了鼻骨脊、胸骨形态等一些先前研究种模糊或判断不准确的形态特征,并分析确定了该属种在中生代鸟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分析结果显示大平房鸟与后来发表的翼鸟(Pterygornis)等几种反鸟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代表了反鸟类的一个新支系。新的研究不仅全面提升了我们对大平房鸟形态解剖学特征的认识,还为鸟类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解剖学记录》是美国解剖学协会的官方出版物,致力于促进综合解剖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和交流。论文第一作者、工作的主要完成人为我院新引进的青年博士王世营,胡东宇和李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院硕士毕业生王任飞、赵翠琳以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保罗·拉米博士也参加了这项研究。


大平房鸟复原图(王文帅 绘)


大平房鸟照片和线条图



大平房鸟头骨照片、线条图和三维重建



大平房鸟肩带、前肢和胸骨

大平房鸟的系统发育位置


Copyright © 2020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